芹菜黑腐病
芹菜黑腐病是一种 由茎点霉真菌侵染引起的常见病害,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。病菌从茎基部或叶柄基部侵入,使植株近地面处发病,随后向上侵染,造成心叶腐烂。病部呈黑褐色腐烂状,有时会产生小黑点(病菌分生孢子器)。该病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,苗期可造成猝倒死亡,多数在移栽后发生,造成植株大量死亡。
发病条件
高温多湿 :芹菜黑腐病在温度25℃以上、湿度80%以上的环境容易发生,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。病菌存在:
病菌可以通过种子、土壤、残留物等途径传播,带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。
缺乏防治措施:
种植过程中未及时采取防治措施,会导致病菌蔓延。
防治方法
种子处理
用48℃温水浸20~30分钟,移入冷水中冷却,捞出晾干再播种。
农业防治
选用抗病品种。
实行2~3年轮作,最好水旱轮作。
合理安排栽植密度,防止茎叶郁闭。
雨季及时排水,大棚内防止雨水流入,浇水切忌大水漫灌。
及时摘除病叶、病株,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。
药剂防治
发病初期可选用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7%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、30%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、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、40%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,每7~9天1次,连喷2~3次。施药时应注意将药液喷在植株基部。
其他建议
及时清除病残体:
减少病菌越冬和传播的媒介。
合理施肥:避免偏施氮肥,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高畦栽培:开好排水沟,避免畦沟积水,勤浇浅灌,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。
遮阳网覆盖:减少田间湿度,降低病害发生风险。
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,可以有效控制芹菜黑腐病的发生和蔓延,保障芹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