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红柿灰斑病
西红柿灰斑病,也称为褐斑病,是一种由 半知菌亚门葡柄霉属茄葡柄霉真菌引起的普通病害。该病主要危害西红柿的叶片、茎和果实。
发病症状
叶片:初期出现褐色小点,后扩展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大斑,病斑灰褐色,直径10~20毫米甚至更大,轮纹不明显,病斑上着生小黑点,呈轮纹状排列,边缘暗色,易破裂或脱落。后期病斑迅速扩大至叶片的1/3-3/4,病部粗糙,边缘褐色,也有小黑点,轮纹不明显,易折断或半边枯死。严重的茎髓部腐烂、中空或仅残留维管束组织。
茎部:多始于中上部的枝杈处,初为暗绿色水浸状,后变黄褐或灰褐色不规则形斑,病部粗糙,边缘褐色,有小黑点,轮纹不明显,易折断或半边枯死。严重的茎髓部腐烂、中空或仅存维管束组织。
果实:蒂部附近呈水浸状黄褐色凹陷斑,并产出深褐色轮状排列小点,后果实腐烂。病部不软化腐败,一般较坚硬。
发病规律
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内或地表越冬,翌年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侵染番茄引发病害。病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,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,病害不断扩展蔓延。病菌喜温暖、高湿环境,20℃以上易于发病,但发病与否的决定因素是湿度,高湿环境,特别是雨水对分生孢子的释放、传播具重要作用。
防治方法
农业措施:
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栽培方式,密度要适宜。重病地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。合理施肥,避免偏施、过施氮肥。适当控制浇水量,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。保护地栽培时注意放风排湿,降低棚室内湿度。做好田园清洁工作,及时摘除病叶或清理病残体。
药剂防治:
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,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30%氢氧化铜600倍液,或1:1:200波尔多液等药剂喷雾防治。每7天喷药1次,连续防治2~3次。
其他方法:
及时清除病果及病残体,集中烧毁、深埋,减少初侵染源。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。发病初期,傍晚封闭大棚,用22%百菌清烟剂熏,亩用量300-400g,7-10天熏一次,连熏3次。或用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。注意,交替用药,延缓抗性。
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,可以有效控制西红柿灰斑病的发生和蔓延,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