茄子的褐纹病
茄子褐纹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,主要危害茄子的叶、茎和果实,也可影响其他蔬菜如番茄、黄瓜和马铃薯。该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,对产量影响较大,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之一。
症状表现
叶片
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淡褐色或深褐色凹陷斑。
病斑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。
随着病情发展,病斑扩大并相互连接,导致叶片烂掉。
叶片表面可能出现白色小斑点,病斑中央灰白色,边缘褐色至深褐色,后期病斑组织变薄,破碎或开裂穿孔。
茎部
幼苗茎部出现近菱形的水浸状病斑,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,导致猝倒,并伴随黑色小点。
成株后,茎部上粗下细,容易折断和倒伏,病变部位出现黑色小点。
果实
果实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或深褐色凹陷斑,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。
病斑随病情发展扩大并相互连接,侵害整个果面。
潮湿时病果极易腐烂,干燥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。
发病条件
温度:病菌发育温度为20℃,最适温度为28~30℃。
湿度:相对湿度高于80%以上,连续阴雨天气易发病。
种植条件:生长势弱、连作地、密植、排水不良、偏施氮肥地块发病重。
防治措施
农业防治
选地:选择地势高、排水性好的肥沃泥土栽培茄子,起垄定植,雨季及时排水,轻浇井水以防热雨损害。
施肥:施足底肥,及时追肥,增施磷、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合理密植,恰当摘除底部老叶,改良行间通风透光条件。重施促果壮秧肥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断源:彻底消灭病源,及时摘除病叶、病果,并带出田外埋掉或烧掉。垄间铺盖麦秸等。
种子处理
选用抗病品种,如无病种子,播种前用55℃-60℃的温水浸种15分钟,或用0.1%的苯福合剂拌种。
药剂防治
苗床消毒:每平方米用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~8克,或T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土15千克,用1/3药土铺底,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。
田间管理:田间排水应良好,避免密植,及时喷药防治。常用药剂有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加金福牛根乐康。
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,可以有效减轻茄子褐纹病的危害,提高茄子的产量和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