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针菇的组成
金针菇主要由 营养器官(菌丝体)和繁殖器官(子实体)两大部分组成。
菌丝体
由孢子萌发而成,在人工培养条件下,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,有横隔和分枝,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。
金针菇的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(也叫分生孢子),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。
子实体
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,繁殖后代。
子实体由菌盖、菌褶、菌柄三部分组成,多数成束生长,肉质柔软有弹性。
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,直径1.5~7厘米,幼时球形,逐渐平展,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。
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,湿时有粘性,色黄白到黄褐,菌肉白色,中央厚,边缘薄,菌褶白色或象牙色,较稀疏,长短不一,与菌柄离生或弯生。
菌柄中央生,中空圆柱状,稍弯曲,长3.5~15厘米,直径0.3~1.5厘米,菌柄基部相连,上部呈肉质,下部为革质,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,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,孢子圆柱形,无色。
金针菇的营养价值:
营养成分:
每100克鲜菇中含有水分89.4克,蛋白质2.3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合物5.5克,膳食纤维2.7克,胡萝卜素30微克,维生素B1、B2以及多糖和二肽类。
金针菇富含蛋白质,还含有VB1、VB2、VC等多种维生素,且富含钙、磷、铁等多种矿物质,营养十分丰富。
保健功能:
金针菇中的营养价值主要有抗氧化成分、多酚类和维生素,具有抗氧化、调节血脂的一些保健功能。
金针菇还含有18种氨基酸,每100g鲜菇中含有8种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占总氨基酸量的42.29%~51.17%,在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,每100g干品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分达1.024g和1.231g,高于一般菇类。
金针菇的生长条件:
营养:金针菇是腐生真菌,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。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,包括氮素营养、糖类营养、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。
温度: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,菌丝体在5~32℃范围内均能生长,但最适温度为22~25℃,子实体分化在3~18℃的范围内进行,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~10℃。
水分:菌丝生长阶段,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%~70%,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,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%左右,子实体生长阶段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%左右为宜。
空气: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,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。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,特别是大量栽培时,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.6%时,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。
光线:菌丝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,但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,菌盖生长慢而小,多形成畸形菇,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长,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。
酸碱度: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境,菌丝在pH 3~8.4范围内均能生长,但最适pH值为4~7,子实体形成期的最适pH值为5~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