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瓜裂果症

苦瓜裂果症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,主要表现为苦瓜在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出现裂口,导致种子暴露或脱落,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。以下是苦瓜裂果症的一些主要特点和防治方法:

发病特点

生理性裂果:由于苦瓜根系吸收肥水能力较弱,加上叶面积系数大,叶面蒸腾量大,在降雨量少、空气湿度低的情况下容易因生理性缺水而裂果。此外,苦瓜从开花到收获需要两周时间,期间如果肥水供应不平衡,也会导致大量瓜条裂果。

环境因素:夏季突遇暴风雨袭击,或成熟后收获晚,都可能导致苦瓜裂果。

病害影响:蔓枯病等病害会影响苦瓜的生长,导致果实裂果。

危害症状

苦瓜在幼果期至收获前均可能出现裂开,严重的会导致种子暴露或脱落,影响种子的传播和发芽。

防治方法

适时采收:苦瓜开花半个月后即可成熟,应在太阳出来前用剪刀从基部剪下,避免在中午或下午强光高温下采收,以减少苦瓜变黄,影响商品价值。

预防性措施:夏季在风雨来临前及时采收,减少裂果。合理浇灌,合理增加磷钾肥用量,防止瓜苗徒长,培育壮苗,增强抗病性。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-3年,以减少蔓枯病的发生。

病害防治:及时防治蔓枯病等病害,减少因病害导致的裂果。

种子处理:用50%双氧水浸种3小时,对种子进行消毒,有利于种子的快速萌发。

农药防治:在发病初期喷施农药,如70%甲基托布津、75%百菌清、80%炭疽福美双等,每隔7天喷一次,连续两次,以提高防治效果。
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苦瓜裂果症,提高苦瓜的产量和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