酵母发面过程作文
酵母发面过程
做馒头的第一步便是做酵母水了。在妈妈的指导下,我拿出碗、酵母和筷子,准备做酵母水。我打开水龙头,接了些温水。然后便打开酵母袋子,看着倒出的酵母,我不禁泛起了一丝疑虑:“这么小这么细的小颗粒,怎么像小虫子一样!它们真能发面吗?”再看看包装袋上写着“高活性酵母菌”,哎呀,管不了那么多了,干就完啦!
我拿起筷子,在碗里搅拌。酵母菌溶解了,水变成了淡黄的,微微混浊的酵母水。哈哈,变身吧,酵母菌!我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面粉中,边倒边搅拌,一小会,面粉变成面絮了。我下手去揉,面絮变成成面团了。哦,可以封保鲜膜了!我一下子封了三层,因为课本上说发面时要放在温暖的地方,我给它三层保鲜膜,不就相当于给它一床棉被吗?嘿嘿,我可太聪明了。
我每隔半小时或几十分钟就去看看面团,我看见面团一点点地膨胀,变大,终于,面发好了!我兴奋地扯下保鲜膜,哦!面团上面湿润润的呢,用手指轻轻一戳,便是一个窝,再轻轻一提,就看到面团扯着丝絮一样的蜂窝,然后一种发酵好的甜味儿便悠悠地飘进我的鼻子——哇,好奇妙!
我把面团从盆子里拿出来,太黏了!妈妈帮我揉好,我将面团分成多份,然后催围观的爸爸妈妈出去,把厨房变成了我一个人的领地!我要开始做馒头喽!哎呀,也没多难嘛,像做橡皮泥一样好玩呢!揉一个胖胖的身子,粘一根细细长长的尾巴,点上两粒大麦挡眼睛,一只小老鼠成了!揉一个长方形做主体,用干净的梳齿压出菱形格,再加上盖子和装饰,一只小提包就就成了!然后,小草莓、小脚丫、小黄鸭......
酵母菌发酵原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,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且酵母菌生长较快。在缺氧的情况下,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,从而使面粉膨胀。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,比如一些水果(葡萄、苹果、桃等)或者植物分泌物(如仙人掌的汁)。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。
发面的做法首先,准备一个大碗,倒入面粉。接下来是准备发酵的关键——温水。大概需要35度左右的温水,大约一碗的量。这个温度是最适合酵母发酵的,因为如果水温太高,酵母会被烫死,面团就没法发起来;如果水温太低,酵母的活性会减弱,发酵速度就会很慢。所以,35度的温水是最理想的选择。
然后,为了让发酵效果更好,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白糖,糖是酵母的“粮食”,它能帮助酵母更快地繁殖,所以加一点糖可以让面团发得更好。把酵母和白糖加入温水中,搅拌均匀,直到酵母完全融化,这样我们的发酵水就准备好了。
接下来我们就用融化好的酵母水来和面。一边把酵母水慢慢倒入面粉中,一边用筷子搅拌。这样做可以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,逐渐变成大絮状。如果发现面团还有些干,可以再加一点温水,继续搅拌,直到看不到干面粉为止。接下来就可以用手揉面了,把面团揉成光滑、不粘手、不粘碗的状态。揉面的过程中,要有耐心,直到面团达到“三光”——面光、手光、盆光,这样揉出来的面团才够光滑,发酵起来效果也会更好。如果你是要做包子或者烙饼,面团可以稍微软一些,这样蒸出来或者烙出来的口感会更加松软。
面团揉好后,用保鲜膜或者湿布盖住,主要是为了防止面团表面变干。为了加快发酵,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技巧——“水浴法”。取一个大盆,倒入一些刚烧开的热水,把装面团的大碗放在热水盆上面,这样可以保持面团温暖,帮助它更快发酵。如果是晴天,直接把面团放在阳光下发酵也是很好的选择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发酵速度更快,特别是冬天或者室温比较低的时候,这个方法尤其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