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曲的做法

红曲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
传统自然发酵法

选择红色土壤地,挖一深坑,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席,将粳米倒入其中,上压以重石,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。经3~4年后,米粒外皮紫红色,内心亦为红色。若内心有白点,表示尚未熟透,品质较差。取出,晒干。

传统人工控制发酵法

将饴糖调至糖度20°加入0.5%的硫酸铵,5%可溶性淀粉,2%琼脂,加热溶解后,分注于试管,灭菌,冷凝后,加入紫色红曲霉菌种,培养活化后,于2~4℃冷藏备用。

取上述培养液(无琼脂),分装于250ml三角烧瓶中,每瓶100ml,火菌,待冷却后,在无菌条件下,取二级菌种约1mm2接种。在32℃条件下培养120h,即可使用。

将白粳米投入水池,放水淹没粳米,浸泡12~24h,使其充分吸收水分,然后取出上笼蒸20min。

将冷至40℃无菌水配成5%的醋酸溶液,加入菌种瓶中,每瓶100ml,于32℃活化6h,待蒸米温度降至40℃时,加入上述菌液,充分搅拌,使米变得通红。接种量为每1kg蒸米加菌液100ml。

现代厚层通风法制红曲工艺

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,节约空间,通过厚层通风促进红曲的发酵过程。

现代液态法培养工艺

利用更为廉价的原料,如玉米,通过液态培养基培养红曲霉菌,提高原料的利用率。

建议

选择原料:优质的大米是制作红曲的基础,确保无杂质和异味。

浸泡与蒸煮:将大米浸泡一天左右,然后蒸熟,确保熟透。

接种与发酵:将蒸熟的大米与红曲霉培养基混合,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酵,通常在40℃左右,时间约一周到半个月。

干燥与保存:发酵完成后,将红曲在干净的竹席上晒干,并密封保存,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以制作出优质的红曲,用于烹饪、食品染色和药用等方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