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肝古时记忆

猪肝在古代有多种记忆和象征意义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点:

闵仲叔的故事:

东汉高士闵仲叔的故事是猪肝最为人所熟知的典故。闵仲叔因老病家贫,无法获得足够的肉食,每天只能买一片猪肝。当地屠者有时不愿意卖给他,但县令得知后,命令吏员每天供给猪肝。闵仲叔得知后,深感愧疚,认为自己给县令添了麻烦,于是离开安邑,客居沛地,最终寿终。这个典故后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口腹之欲而连累他人,或者表示清廉自爱、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的精神。

营养价值:

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猪肝营养价值的记载。例如,《别录》中提到猪肝有补中益气、止渴利的功效;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猪肝能补虚损、杀劳虫、止痢;《本草经疏》认为猪肝是补脾胃的要品;《随息居饮食谱》则说猪肝甘温,能补胃、益气、止带浊遗精。

医学用途:

在医学百科中,猪肝也被视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食材。例如,《医学百科》中提到的猪肝散,就是用猪肝与其他药材一起制成的方剂,用于治疗小儿癖积等病症。

象征意义:

猪肝在古代文学中有时也用作暗红色的代称。例如,元吴莱的《天台山花蕊石笔架歌》中,用“猪肝”来形容古砚的黯淡色彩。

综上所述,猪肝在古代不仅是一种食物,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,尤其在闵仲叔的故事中,猪肝成为了一种清廉自爱、不愿连累他人的象征。同时,猪肝在古代医学中也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