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瓜黑斑病
冬瓜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,主要危害冬瓜的叶片和果实。该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,并且与田间管理粗放、肥力差等因素有关。
症状表现
叶片:
初期出现黑色圆形斑点,直径约为1-2mm,随病情加重,黑斑扩大覆盖整个叶片,导致叶片干枯死亡。
果实:
果实表面出现黑色斑点和凹陷,病斑直径约为2-3cm,严重时果肉变硬,影响外观和品质,甚至导致果实畸形和腐烂。
传播途径
病菌主要通过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、种子或棚室架材等上越冬,借气流、雨水或农事操作等传播。在温度15-25℃、相对湿度90%以上且种植密度大、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下容易发病。
防治方法
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:
有该病发生的地区,种子可用50℃温水浸种30分钟后冷却,晾干后再催芽播种。
轮作:
应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-3年以上的轮作。
清除病残体:
冬瓜收获后一定要把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,及时深翻,以减少菌源。
合理施肥:
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注意搭配磷、钾肥,防止脱肥,适量施入硼肥。
温湿度管理:
棚室保护地栽培冬瓜,加强温湿度管理,科学灌水,最好采用膜下滴灌,及时放风排湿,创造不利于病菌侵入的温湿度条件。
药剂防治:
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60%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50%福美双粉剂800倍液、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0%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加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隔7-10天1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使用新型杀菌剂:
如草铵膦、苯酚丙环唑和多菌灵等,进行叶面喷雾,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冬瓜黑斑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