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耳怎么来的

银耳最初是 野生的,主要生长在深山野岭和原始森林中死亡的树木上,需要散光照射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。人们发现银耳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后,开始尝试人工栽培。

人工育种:

最初,人们利用新鲜的木耳和银耳用培养基进行人工育种。后来,人们发现使用段木来种植银耳效果更好,于是开始用木糠、高粱、玉米杆等农作物纤维经粉碎、装袋、消毒、接种,置于菇房培养,这样工厂化生产,经济效益比较高。

袋栽培:

现在我们日常买到的银耳,基本都是人工袋栽培植出来的。福建古田是袋栽银耳最大的生产基地。

代料栽培:

由于环境恶化,天然野生银耳越来越少。1977年,银耳代料栽培技术发展,出现了由棉籽壳、木屑、麦麸等作为培养基的银耳。这些培养基原料廉价易得,银耳产量开始大增,从此以后,银耳就长在了菇房中的廉价培养基中。

栽培技术的改进:

很多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,采用了受到农药、化肥污染的农作物下脚料作为培养基。在加工过程中,粗制滥造的现象也愈发严重。

银耳的栽培技术不断发展,从最初的野生状态到现在的工厂化生产,经历了从自然到人工的演变过程。银耳不仅具有高营养价值,还有多种药用功效,如补气益血、强心、补肾、健脑、美容养颜、润肠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