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白菜黑斑病
大白菜黑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,主要由 半知菌亚门真菌的芸薹链格孢菌(Alternariabrassicae (Berk.) Sacc.)引起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~7根束生,分生孢子单生,倒棍棒状,具纵横隔膜。
症状识别
叶片:初期产生近圆形褪绿斑,后扩大为灰褐色或褐色病斑,病斑上有同心轮纹,周围有黄色晕圈。病斑多时叶片变黄干枯,潮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黑色霉层。
茎、叶柄及花梗:病斑呈褐色,条状,凹陷,种荚滞育籽瘦。
发病规律
温度:发病温度在11-24℃,适宜温度为12-20℃。
湿度:相对湿度为75-85%,湿度高有利于发病。
传播:通过气流、农事操作等传播,秋季遇连天阴雨时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越冬: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、土壤、采种株或种子表面越冬。
防治措施
农业防治
深翻土地,施足基肥,增施磷钾肥,多施有机肥。
实行高垄栽培。
白菜收后清除田间病残体,以减少菌源。
种子消毒
用50℃温水浸种15分钟,浸后立即移入冷水中降温,或用种子重量的0.2%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。
化学防治
发病初期喷施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,或6%氟噻唑·锰锌水分散粒剂,每隔7天喷1次,共喷2-3次。
其他药剂如3%农抗120水剂100倍液,武夷霉素水剂100倍液,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70%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,隔6~8天喷1次,共喷2~3次。
注意事项
抗病品种:因地制宜,选用抗病品种,如同大白菜霜霉病。
合理密植:播种不要过密,尽可能留出打药行,以便后期进行防治。
清洁田园: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,减少菌源。
大白菜黑斑病虽然主要影响叶片外观和品质,但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。如果黑斑病影响严重,建议谨慎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