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胡萝卜的历史
胡萝卜,又称红萝卜或甘荀,是伞形科胡萝卜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。原产于亚洲西南部,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,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。胡萝卜约在13世纪从伊朗引入中国,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元时始自胡地来,气味微似萝卜,故名。”
具体来说,胡萝卜在10世纪经伊朗传入欧洲大陆,由于欧洲大陆的条件与亚洲不同,胡萝卜逐渐演变成短圆锥形、橘黄色的欧洲胡萝卜。15世纪时,英国已有栽培,16世纪传入美国。12世纪时,胡萝卜从伊朗传入中国,在中国发展成长根形,以山东、河南、浙江、云南等省种植最多。
胡萝卜的引入对中国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,其广泛的适应性、高产、较少遭受病虫害以及栽培简便、便于储存与运输等特点,使其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身影。胡萝卜不仅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,还于1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。
综上所述,胡萝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700多年,从最初的引入到现在的广泛种植,胡萝卜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