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如何?
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分析
一、引言
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,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。棒磨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砂石骨料,因其具有粒度均匀、抗压强度高、耐磨性好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建筑、道路、桥梁等领域。然而,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棒磨机制砂在高温环境下易出现颗粒变形、强度降低等问题,影响其使用性能。因此,研究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具有重要意义。
二、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研究方法
- 实验材料
实验选用某品牌棒磨机制砂作为研究对象,其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如下:
化学成分:SiO2 95.2%,Al2O3 2.5%,Fe2O3 1.5%,CaO 0.3%,MgO 0.3%,其他0.5%。
粒度分布:0.075mm以下占30%,0.15mm以下占60%,0.3mm以下占90%。
- 实验设备
实验采用高温炉、电子天平、万能试验机等设备。
- 实验方法
(1)高温处理:将棒磨机制砂样品放入高温炉中,分别在500℃、600℃、700℃、800℃、900℃下加热2小时,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。
(2)抗压强度测试:将高温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筛分,取0.3mm以下的颗粒进行抗压强度测试。
(3)X射线衍射(XRD)分析:对高温处理后的样品进行XRD分析,研究其矿物组成变化。
三、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分析
- 抗压强度变化
实验结果表明,随着温度的升高,棒磨机制砂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。在500℃时,抗压强度降低幅度较小;当温度达到700℃时,抗压强度降低幅度明显增大;在900℃时,抗压强度降低至最低点。这表明棒磨机制砂在高温环境下,其抗压强度会受到显著影响。
- 矿物组成变化
XRD分析结果显示,在高温处理过程中,棒磨机制砂的矿物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。在500℃时,石英、长石等主要矿物未发生明显变化;当温度达到700℃时,部分长石发生分解,生成新的矿物;在900℃时,矿物组成变化更加明显,部分矿物发生熔融现象。
- 颗粒变形
在高温处理过程中,棒磨机制砂的颗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。在500℃时,颗粒变形较小;当温度达到700℃时,颗粒变形明显增大;在900℃时,部分颗粒发生熔融,形成液态物质。
四、结论
通过对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进行研究,得出以下结论:
棒磨机制砂在高温环境下,其抗压强度会逐渐降低,且降低幅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。
棒磨机制砂在高温处理过程中,矿物组成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,部分矿物发生分解、熔融现象。
棒磨机制砂的颗粒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变形,严重时甚至发生熔融。
五、建议
在棒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,应严格控制温度,避免高温对砂石骨料性能的影响。
在使用棒磨机制砂时,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范围,确保其性能满足工程要求。
研究新型抗高温材料,提高棒磨机制砂的颗粒抗高温性能,拓展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领域。
猜你喜欢:电池黑粉回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