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椒白粉病
辣椒白粉病是一种由 内丝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,主要为害辣椒的叶片。病害初期,病叶正面出现褪绿色小黄点,逐渐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色黄色斑驳,背面产生白色粉状物,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。严重时,病斑密布,全叶变黄脱落,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及品质。
防治方法
农业防治
选用抗病品种,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寄主抗病力。
保护地栽培要注意控制温湿度,防止棚室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。
及时清除病残体,减少病菌越冬和孳生基地。
药剂防治
初期防治:在病害初期及时用药,可选用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,或25%乙嘧酚悬浮剂800 - 1000倍液,或10%已唑醇悬浮剂2500 - 3000倍液,或75%肟菌·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加70%丙森锌600倍液,或250g/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,或40%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,或430g/L戊唑醇悬浮剂。
后期防治:在病害中后期,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,确保药剂能够覆盖到植株中下部叶片,特别是叶片的背面。
配药与喷药
配药时要二次稀释,确保药液均匀分布在叶片上。
喷药时要注意叶片背面喷匀喷透,确保病原体被有效覆盖。
预防措施
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就开始用药预防,避免病害扩散。
控制好棚室环境,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结论
辣椒白粉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生产的病害,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,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建议菜农在种植过程中加强管理,及时采取防治措施,以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