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菜灰霉病
青菜灰霉病是一种 低温高湿型病害,其发病适温为20-25℃,湿度持续90%以上时病害高发。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,可侵染蔬菜的花、果、叶、茎等部位,导致叶片呈灰白色、水渍状,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,果实染病后呈现水腐状,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。
灰霉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气流、水流以及农事操作,病菌容易从伤口或残留的花瓣、柱头侵入。在冬春高湿季节,由于温度适宜且湿度高,灰霉病容易爆发。
防治措施
调节棚内温湿度
提高棚内温度至25-30摄氏度,夜间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。
降低棚内湿度,如早上拉起保温被后分次放风,拉棚后一小时左右放风一次,时间大约20分钟,等到棚温提高到30摄氏度以上时再拉开风口。在操作行覆盖秸秆或稻壳也有助于降低湿度。
减少病菌基数
及时清理病叶、病果,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。
使用咯菌腈、凯泽、速克灵、异菌脲等杀菌剂全面处理土壤、花器、幼果以及整个大棚,减少病菌数量。
及早用药进行控制
蘸花前使用咯菌腈、速克灵等杀菌剂进行保护。
初发病时,使用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复配速克灵、异菌脲等药剂,及时截杀正在萌发的病菌。
其他辅助措施
勤拾残花,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。
在点花药、蘸花药中加入适乐时或卉友等,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几率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青菜灰霉病的发生,保障蔬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