馒头的由来
馒头的由来与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有关。据传,在诸葛亮征讨南中孟获时,军队在横渡泸水时遇到了困难。由于瘴气熏天,毒液漫流,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,军队难以挺进。诸葛亮为了鼓舞士气并避免使用人祭,想出了一个办法:用面粉和成面泥,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,当作祭品来代替“蛮”头去祭祀河神。这种面食后来被称为“馒头”。
具体来说,诸葛亮在征讨孟获后,军队准备渡江时,突然遇到狂风大浪。当地人告诉诸葛亮,需要用人头祭祀河神才能平息风浪。诸葛亮不忍用人头,于是命令士兵用面粉和肉做成“蛮头”形状的祭品来代替。这种祭品后来被称为“馒头”,并且逐渐流传开来,成为北方人的主食。
此外,关于“馒头”一词的来源,有说法认为它最早出现在晋代文献中,当时写作“曼头”,后来在宋代写成“馒头”。关于馒头是否有馅,也有不同的说法。早期的馒头是有馅的,后来逐渐演变成无馅的馒头和白馒头。
综上所述,馒头起源于三国时期,由诸葛亮发明,最初作为祭品使用,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广泛流传的面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