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的法律救济途径

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的法律救济途径

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,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然而,劳务派遣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、劳动合同终止以及被开除等方面,常常面临法律救济途径不明确的问题。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探讨。

一、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的情形

  1. 劳务派遣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,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。

  2. 劳务派遣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,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,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,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。

  3. 劳务派遣员工不能胜任工作,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,仍不能胜任工作的,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。

  4. 劳务派遣员工劳动合同到期,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。

二、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的法律救济途径

  1. 劳动仲裁

(1)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: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,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。

(2)仲裁范围: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,可以就以下事项申请劳动仲裁:

①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的合法性;

②经济补偿金、赔偿金的数额;

③其他与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有关的事项。


  1. 劳动诉讼

(1)起诉条件:劳务派遣员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,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
(2)诉讼范围:劳务派遣员工在劳动仲裁过程中,可以就以下事项提起诉讼:

①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的合法性;

②经济补偿金、赔偿金的数额;

③其他与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有关的事项。


  1. 劳动监察

(1)投诉时间: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,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。

(2)投诉范围:劳务派遣员工在劳动监察过程中,可以就以下事项投诉:

①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;

②用人单位拖欠、克扣工资、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。


  1. 劳动争议调解

(1)调解时间: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,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。

(2)调解范围:劳务派遣员工在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,可以就以下事项申请调解:

①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的合法性;

②经济补偿金、赔偿金的数额;

③其他与劳动合同解除、终止有关的事项。

三、总结

劳务派遣员工被开除后,可以通过劳动仲裁、劳动诉讼、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在实际操作中,劳务派遣员工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合理选择维权途径,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同时,用人单位也应依法履行劳动合同,尊重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。

猜你喜欢:猎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