茄子立枯病病因
茄子立枯病是由 立枯丝核菌(Rhizoctonia solani Kuhn)引起的,这是一种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无孢目、无孢科的真菌。此病害主要发生在茄子的育苗中后期,当幼苗受到感染后,茎基部会出现椭圆形的褐色病斑,随后病斑会变细并缢缩,导致茎叶萎蔫枯死。
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较温暖潮湿的环境,最适宜的发病温度范围为15-28℃,相对湿度在90%以上。病菌在土壤中越冬,可以通过水流、农具、带菌堆肥等方式传播。此外,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可以在土壤中腐生2-3年,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没有新植株的情况下,病害仍能持续存在并传播。
为了预防和控制茄子立枯病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. 选择地势高、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。
2.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,以预防病害。
3. 培育壮苗,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。
4. 在齐苗后定期适时用药防治,一般间隔7-10天喷药一次,连续防治2-4次。注意喷洒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,7-8天喷洒一次,连喷2-3次。
通过这些方法,可以有效减少茄子立枯病的发生和危害,保障茄子的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