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件本地化翻译是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,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转换,还包括文化差异的适应和用户习惯的考虑。为了确保软件本地化翻译的质量和效率,行业内普遍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范。以下是对这些行业标准的详细介绍。

一、国际标准

  1. ISO 9001:这是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,它要求翻译公司建立和维护一套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翻译过程和结果的质量。

  2. ISO 17100:这是专门针对翻译服务的国际标准,它规定了翻译服务的质量要求和流程,包括翻译、编辑、校对等环节。

  3. ISO 18537:这是关于翻译记忆库(TMs)的标准,它定义了翻译记忆库的术语、功能、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。

二、行业规范

  1. SDL Trados Studio:这是目前最流行的翻译记忆软件之一,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本地化工具,包括术语库、翻译记忆库和翻译项目管理等。

  2. Microsoft Translatior:这是微软推出的免费翻译工具,它支持多种语言,并提供自动翻译和机器翻译功能。

  3. SDL Passolo:这是一款专业的本地化工具,适用于Windows应用程序的本地化,它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平台。

三、本地化流程

  1. 需求分析:在开始翻译之前,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用户需求、文化背景和法律法规等,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适用性。

  2. 文档准备:将源文件转换为可翻译的格式,并创建术语表和风格指南,以便翻译人员参考。

  3. 翻译:根据需求分析、术语表和风格指南,进行翻译工作。翻译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行业经验。

  4. 编辑和校对:翻译完成后,由编辑人员进行校对,确保翻译质量。校对人员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业知识。

  5. 测试:在本地化过程中,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,以确保本地化后的软件稳定性和易用性。

  6. 交付:将本地化后的软件交付给客户,并为客户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。

四、质量控制

  1. 翻译质量评估:采用ISO 17100标准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,确保翻译准确、流畅、符合目标语言习惯。

  2. 术语一致性:确保术语在文档中的使用一致,避免出现混淆。

  3. 文化适应性: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异,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当地文化习惯。

  4. 技术验证:对本地化后的软件进行技术验证,确保其功能完整、运行稳定。

总之,软件本地化翻译行业标准旨在提高翻译质量、缩短项目周期、降低成本。遵循这些标准,有助于翻译公司提升竞争力,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在我国,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,软件本地化翻译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