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制砂的颗粒大小有何限制?

机制砂的颗粒大小限制及其影响因素

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,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。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,砂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,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。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,具有资源丰富、生产工艺简单、成本低等优点,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生产中。然而,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,因此了解机制砂的颗粒大小限制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。

一、机制砂的颗粒大小限制

  1. 颗粒级配

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。根据国标GB/T 14684-2011《建筑用砂》的规定,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以下要求:

(1)0.1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5%;
(2)0.3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15%;
(3)0.6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30%;
(4)0.8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60%。


  1. 颗粒粒径

机制砂的颗粒粒径是指砂粒的最大粒径。根据国标GB/T 14684-2011的规定,机制砂的颗粒粒径应符合以下要求:

(1)细度模数在2.3~3.7之间;
(2)最大粒径不大于4.75mm。

二、影响机制砂颗粒大小的因素

  1. 原料性质

原料性质是影响机制砂颗粒大小的首要因素。原料的硬度、粒度分布、磨圆度等都会对机制砂的颗粒大小产生影响。一般来说,硬度较高的原料,其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粒径较大;粒度分布均匀的原料,其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级配较好;磨圆度较高的原料,其产生的机制砂颗粒形状较好。


  1. 破碎设备

破碎设备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机制砂的颗粒大小。常见的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、反击式破碎机、圆锥破碎机等。不同类型的破碎设备对机制砂颗粒大小的影响如下:

(1)颚式破碎机:适用于粗碎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粒径较大;
(2)反击式破碎机:适用于中碎和细碎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粒径较小;
(3)圆锥破碎机:适用于中碎和细碎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粒径较小。


  1. 筛分设备

筛分设备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,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机制砂的颗粒级配。常见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、圆振动筛、直线振动筛等。不同类型的筛分设备对机制砂颗粒级配的影响如下:

(1)振动筛:适用于粗筛分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级配较好;
(2)圆振动筛:适用于中筛分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级配较好;
(3)直线振动筛:适用于细筛分,产生的机制砂颗粒级配较好。


  1. 湿法生产工艺

湿法生产工艺是指将原料破碎后,通过水洗、脱水等工艺处理,得到机制砂。湿法生产工艺对机制砂颗粒大小的影响如下:

(1)水洗:可以去除原料中的杂质,提高机制砂的纯度,但对颗粒大小影响较小;
(2)脱水:可以降低机制砂的含水量,提高其质量,但对颗粒大小影响较小。

三、结论

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。了解机制砂的颗粒大小限制及其影响因素,有助于提高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,应根据原料性质、破碎设备、筛分设备等因素,合理选择工艺参数,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和级配符合要求。

猜你喜欢:湿法冶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