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经营活动中,合同作为法律关系的载体,承载着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。然而,合同的风险无处不在,如何精准把握合同识别要点,降低企业经营风险,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。

一、合同签订前的审查

  1.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

在签订合同前,首先要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、真实性。包括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、授权委托书等。确保对方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,避免因合同主体问题导致合同无效。


  1. 审查合同内容

合同内容是合同的核心,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,确保条款的合法性、合理性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
(1)标的物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质量、包装等是否符合要求;

(2)履行期限、地点、方式等是否明确;

(3)违约责任是否明确、合理;

(4)争议解决方式是否合法、可行。


  1. 审查合同附件

合同附件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料、图纸、样品等。要确保附件的完整、准确,避免因附件问题导致合同履行困难。

二、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

  1. 跟踪合同履行进度

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对方履行情况,确保合同按约定履行。如发现对方违约行为,要及时采取措施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  1. 审查发票、付款凭证等单据

合同履行过程中,要审查发票、付款凭证等单据,确保单据的真实性、合法性。避免因单据问题导致合同纠纷。


  1. 审查合同变更、解除等事宜

合同履行过程中,如需变更、解除合同,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办理。确保变更、解除行为合法、有效。

三、合同纠纷的预防和处理

  1. 预防合同纠纷

(1)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,明确合同审查、签订、履行、变更、解除等环节的职责和权限;

(2)加强合同培训,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同风险防范能力;

(3)建立合同纠纷预警机制,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风险。


  1. 处理合同纠纷

(1)积极协商解决:在合同纠纷发生后,首先尝试与对方协商解决,争取达成和解协议;

(2)调解:如协商不成,可申请调解,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解决纠纷;

(3)仲裁:如调解不成,可申请仲裁,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;

(4)诉讼:在仲裁或调解无效的情况下,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
总之,精准把握合同识别要点,降低企业经营风险,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。企业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,加强合同审查、履行、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管理,确保合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。同时,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同风险防范能力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