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M国产化之路:突破技术壁垒,实现自主创新
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产品生命周期管理(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,简称PLM)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然而,在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背景下,我国企业在PLM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为了实现自主创新,突破技术壁垒,我国企业开始探索PLM国产化之路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PLM国产化的发展现状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。
一、我国PLM国产化发展现状
- 政策支持
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产PLM软件的研发和应用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。如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(2006-2020年)》明确提出要支持PLM等关键软件的研发。
- 企业投入
我国企业在PLM国产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,部分企业已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M软件。如上海宝信软件、北京东方仿真、广州杰赛科技等。
- 产学研合作
我国PLM国产化过程中,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。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开展PLM技术研发,推动产学研一体化。
二、我国PLM国产化面临的挑战
- 技术壁垒
国外PLM厂商在技术、市场、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,我国企业在技术壁垒面前难以突破。
- 市场份额有限
由于技术、品牌等方面的原因,我国PLM软件在市场份额上与国外厂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。
- 人才短缺
PLM领域涉及计算机、机械、电子等多个学科,我国在PLM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。
- 软件生态不完善
我国PLM软件生态尚未完善,缺乏与国外厂商相媲美的合作伙伴,难以形成产业链。
三、我国PLM国产化对策
- 加强技术研发
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通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,不断优化产品性能。
- 拓展市场渠道
企业应积极拓展市场渠道,提高品牌知名度。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、举办技术研讨会等方式,扩大市场份额。
- 人才培养与引进
高校、科研院所应加强PLM领域人才培养,企业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,提升我国PLM技术水平。
- 产学研合作
加强产学研合作,推动技术创新。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共同开展PLM技术研发,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- 完善软件生态
鼓励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PLM软件生态建设,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。
总之,我国PLM国产化之路任重道远。在政策支持、企业投入、产学研合作等多方共同努力下,我国PLM国产化有望取得突破,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。
猜你喜欢:dnc联网系统